「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,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。
他的衣裳垂下,遮滿聖殿。
其上有撒拉弗侍立,各有六個翅膀:用兩個翅膀遮臉,兩個翅膀遮腳,
兩個翅膀飛翔;彼此呼喊說: 聖哉!聖哉!聖哉!萬軍之耶和華;他的榮光充滿全地!
因呼喊者的聲音,門檻的根基震動,殿充滿了煙雲。
那時我說:禍哉!我滅亡了!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,
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,又因我眼見大君王─萬軍之耶和華。」
(以賽亞書6:1-5)
罪人不能直接見上帝的面,見了必死無疑,因為上帝全然聖潔。出埃及記33:20耶和華對摩西說:「你不能看見我的面,因為人見我的面不能存活。」就像眼睛無法直視太陽光,多看幾秒就會瞎眼。
敬拜,我們在乎誰?
然而,敬拜朝見上帝,我們沒有像以賽亞「完了!我死定了!」的感覺。「見上帝的面」對現代基督徒而言,就是星期天「去」教會,稀鬆平常的一件事。如果敬拜「節目」內容安排豐富,講員講得精采,讓我們感到滿意,這就是不錯的敬拜了。其實,我們不太關心上帝是否就在敬拜當中,我們只在乎自己在敬拜中有收穫,或得到抒發自己的機會。換句話說,我們關心的是「我」。我們不但不像以賽亞覺得自己要死了,反而越來越追求
High 的滿足,上帝似乎不在場。試問:在敬拜中我們見到了誰? 若我們真明白上帝就在其中觀看我們如何敬拜祂,我們
High 得起來嗎?敬拜是否讓我們置之死地而後生、靈命煥然更新、受到激勵得以面對世界的挑戰?
「不要懼怕!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,是關乎萬民的。」(路加福音2:10) Have
no fear; for truly, I give you good news
of great joy which will be for all the people.(
取自Basic English Version ) Fear 這個字在英文聖經出現九百多次,有引起本能上驚恐的意味。牧羊人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看見報信的天使,本能反應是驚嚇。前一節經文說:「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,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…」(路加福音2:9)夜間的大亮光加上天使,任誰也沒看過這樣的景象,太不尋常了。天使看到牧羊人嚇壞的表情,才會說:「不要懼怕…」。很多基督徒從未見過主的榮光,更沒機會被嚇到。為什麼是牧羊人看見主的榮光?為什麼不是王宮裡的達官顯貴?牧羊人是當時社會地位最卑微的,上帝的獨生愛子降世,第一個選擇告訴做卑賤工作的牧羊人,表示心裡卑微的人,上帝最願意與他們親近。
我們若從沒在敬拜中被上帝的榮光「嚇到」,是否意味我們未曾謙卑虛己來到上帝面前?
「戰抖」?
「敬畏上帝」在英文聖經中用的是 the Fear of God - 畏懼上帝。詩篇96:9「當以聖潔的妝飾敬拜耶和華;全地要在他面前戰抖。」
O give worship to the Lord in holy robes;
be in fear before him, all the earth. 「戰抖」=
戰兢+發抖,也就是嚇到全身顫抖。為什麼在上帝面前要戰抖?因為敬拜的人知道他們在拜誰。21世紀人類在科技上的成就遠遠超過以往,以前不可能的事情(飛機、行動電話、網路、視訊…)在今天看來變成理所當然,好像再也沒什麼事情能讓人目瞪口呆。我們沒辦法體會:只要看見上帝一眼,就算是一剎那的瞬間,我們都不得不俯伏下拜。使徒行傳9:3-4使徒保羅往大馬色的路上,「…忽然從天上發光,四面照著他,他就仆倒在地…」。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主宰,誰能與祂相比?除非我們像以賽亞體認到自己的渺小:「看哪,萬民都像水桶的一滴,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塵…」(以賽亞書40:15),否則我們不會明白,為什麼我們見到上帝時要戰抖,覺得自己要滅亡。
還是很難想像?試回顧去年3月11日發生的日本大海嘯,新聞播放滔天海嘯席捲而來,堤防、房屋、船隻、汽車…無一倖免,人更是想跑卻跑不了。看到海嘯吞噬萬物的畫面,誰能不戰抖?
難以體會的敬畏感
個人主義高漲的世代,以「我」為主的價值觀橫行,現代教會盡量不讓畏懼感產生,因為它與「自我肯定」與「接受自己」互相牴觸。不過,我們的最高價值觀若來自「我」,豈不是與世人無異嗎?身為基督徒,不就是願意順服上帝這位至高者嗎?若了解祂的意念遠超過我的意念,就會明白祂要我們敬畏祂、遵守祂的話語,不是為了控制我們,而是為了愛我們、讓我們遠離罪惡,與祂更親近,明白祂對我們人生的計畫。
神學家巴恩斯(Albert Barnes)說:「神聖的畏懼在信仰裡面是一項重要原則。」一位牧者透露對自己教會青少年的憂心,這群參與敬拜事奉的青少年並不敬畏上帝。為什麼?當基督徒抱持消費心態,導致敬拜走向「節目化」甚至「娛樂化」,認為既然我「去」教會,教會就應該滿足我的需求,如此一來青少年很難從敬拜事奉中體認上帝。青少年熱衷現代音樂,熱衷練習樂器,醉心表達自己,卻對查考聖經興趣缺缺,把事奉當成展現舞台,結果在台上呈現的,是「我」。會眾很難透過事奉者看見上帝就在敬拜中。
美國芝加哥大學宗教歷史系教授馬提(Martin E. Marty)說:「敬拜應該殺死我們」。敬拜應該抗衡現代文化的習性:就是把「上帝」與「敬拜」當做商品。敬拜娛樂化,就會偏離上帝越來越遠,而且越發想討好人。
如何發自內心敬畏上帝?
「眾百姓見雷轟、閃電、角聲、山上冒煙,就都發顫,遠遠的站立,
對摩西說:求你和我們說話,我們必聽;不要神和我們說話,恐怕我們死亡。 摩西對百姓說:不要懼怕;因為神降臨是要試驗你們,叫你們時常敬畏他,不致犯罪。」(出埃及記20:18-20)
上述經文告訴我們,以色列百姓受不了聽見上帝的聲音。在教會裡,什麼樣的聲音代表上帝?我們所選用的敬拜音樂有沒有傳達深遠、浩瀚、具穿透力、令人肅然起敬、心生敬畏的聲音,使人專注不作他想?音樂對靈命、品格有著強大的影響,當音樂聲音形成引人敬畏的環境,其影響力可勝過訓誡與教導(尤其對青少年)。
到底為什麼需要懷著敬畏的心到上帝面前?除了上帝對祂的兒女如此要求,終極目的,是要我們「時常敬畏他,不致犯罪」。這句經文彰顯的是上帝對我們至深的愛:不致犯罪,遠離罪惡的轄制,過著活在真理中得以自由的日子。(待續)
|